正中颌和正中关系颌虽然名字相似,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中颌
定义:上颌和下颌的正中线与面部正中线相吻合,形成正中颌关系。
特征:面部平衡、对称,上下嘴唇对齐,微笑时唇线平直。
正中关系颌
定义:上颌和下颌的正中线不一致,但牙齿排列对齐,形成正中关系颌关系。
特征:面部可能略微偏斜,上下嘴唇偏向一边,微笑时唇线错位。
病因:主要是由于遗传、发育不良或外伤导致颌骨发育异常。
区别
正中颌强调的是面部正中线的对称性,而正中关系颌仅关注牙齿排列的整齐。
正中颌的上下颌均位于正常位置,而正中关系颌可能存在颌骨畸形。
正中颌通常不需要治疗,而正中关系颌可能需要矫正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
正中颌和正中关系颌是不同的概念。正中颌指的是面部正中线的对称性,而正中关系颌指的是牙齿排列的整齐。区分这两种概念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治疗决策和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
正中关系与正中关系颌
正中关系
正中关系是指上下牙正中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也称为前牙中线关系。正常情况下,上中切牙正中线应当与下中切牙正中线重合或略靠后。正中关系是正常咬合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患者的微笑美观和咀嚼功能。
正中关系颌
正中关系颌是指上下颌骨正中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它反映了颌骨的解剖排列,是骨性正中关系的表现。正中关系颌对于正常的咬合关系至关重要,它确保了上下牙列在关闭时处于理想的咬合位置。
区别
正中关系和正中关系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正中关系主要是前牙正中线的对齐关系,而正中关系颌则是整个上下颌骨的正中线排列。正中关系颌的异常通常会导致正中关系的偏差,但正中关系的偏差不一定是由正中关系颌异常引起的。
临床意义
正中关系和正中关系颌的评估对于正畸治疗和修复性牙科有重要意义。正中关系的偏差可能影响患者的微笑美观,而正中关系颌的异常可能导致咬合功能障碍。通过正畸矫治或修复性修复,可以纠正正中关系和正中关系颌的异常,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和美观。
正中颌位和正中关系
正中颌位(centric relation)
下颌在矢状位和额状位均处于正中且稳定的位置
下颌后方髁突最中间的位置
下颌旋转轴和髁突旋转轴重合
正中关系(centric occlusion)
上、下颌尖牙尖尖端尖对尖接触
上、下颌磨牙的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相对
下前牙的切端与上颌切牙的舌面相接触
图解
[图片]
正中颌位
红色点:髁突旋转轴
蓝线:下颌旋转轴
绿色箭头:下颌后方运动
正中关系
上、下颌尖牙尖尖端尖对尖接触(尖尖对尖)
上、下颌磨牙的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相对(近对近,远对远)
区别
正中关系是咬合位置,而正中颌位是下颌关系位置。正中颌位时的下颌位置比正中关系时更为后方。
正中关系位与正中颌位是两个不同的口腔概念,常被混淆。
正中关系位
正中关系位是指在正常闭合状态下,上颌牙和下颌牙之间的位置关系。上颌中切牙的切缘与下颌中切牙的唇面咬合,上颌牙弓与下颌牙弓在矢状面、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关系基本一致。此时,上下颌骨处于正常的生理位置,是一种咬合理想的状态。
正中颌位
正中颌位是指颅底骨骼与颌骨处于解剖结构上的平衡位置,且头部处于直立体位。此时,上下颌骨、软组织和颞颌关节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正中颌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牙颌畸形矫治的治疗目标之一。
区别
正中关系位侧重于上下颌牙之间咬合关系,而正中颌位则侧重于颅底、颌骨和软组织的解剖平衡。正中关系位可以通过正畸治疗来调整,而正中颌位是难以改变的。
重要性
正中关系位和正中颌位对于口腔健康和面部美观至关重要。正中关系位可以保证正常的咀嚼、发音和微笑,而正中颌位可以促进颅底、颌骨和软组织的协调发育,保持面部美观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