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肩针注射示意图
瘦肩针注射的主要目标肌肉为肩部斜方肌。该肌肉位于肩胛骨的内上侧,形成肩膀后部的倒三角形区域。
注射部位:
瘦肩针通常在以下部位定点注射:
斜方肌中部:位于肩胛骨的内上角,肌肉最厚处。
斜方肌上部:位于斜方肌中部上方,接近颈部。
斜方肌下部:位于斜方肌中部下方,靠近腋窝。
注射深度:
注射深度通常为 1.5-2.5 厘米。
具体注射位置:
1. 肌肉触诊:使用示指和拇指触摸肌肉,确定肌肉的最厚处。
2. 标记注射部位:用笔在肌肉的最厚处标记注射部位。
3. 消毒皮肤:用酒精片消毒注射部位。
4. 注射:将注射器垂直插入标记的部位,注射药液。
注意事项:
注射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注射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注射后按摩注射部位,促进药液扩散。
注射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和青紫,通常会在几小时内消退。
瘦肩针定点注射位置
瘦肩针是一种注射用肉毒杆菌毒素,主要作用于肌肉,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使肌肉放松,达到瘦肩的效果。注射瘦肩针时,准确的注射位置至关重要,以确保最佳效果和安全性。
注射部位:
瘦肩针注射部位主要针对斜方肌,这是肩部后方的一块大肌肉。斜方肌可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瘦肩针注射主要针对斜方肌中部和下部。
定点注射位置:
1. 肩峰点:肩峰是肩胛骨上外侧突起的部位,位于肩部最高点附近。在肩峰点垂直向下约 1.5-2 厘米处为最佳注射点。
2. 冈下窝:冈下窝位于肩部后侧面,肩胛骨下角下方。在冈下窝中央偏下约 1-1.5 厘米处为注射点。
注射深度:
瘦肩针注射深度通常为 0.5-1.5 厘米,以确保药物有效作用于斜方肌。注射时应避免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效果或造成损伤。
注射剂量:
瘦肩针注射剂量根据个人情况和肌肉大小而异。一般来说,单次注射量为 50-100 单位。注射次数根据效果而定,通常需要 2-3 次注射,间隔 4-6 周。
注意事项:
1. 注射前需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剂,应告知医生。
2. 注射部位需消毒干净,并使用细针注射。
3. 注射后应避免剧烈活动或按摩注射部位,以免扩散药物。
4. 若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或淤青,一般会自行消退。如有持续不适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