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健康牙齿呈现的是“地包天”,而非“天包地”。
“地包天”是指上牙咬合在下牙的内侧,而“天包地”则相反,是上牙咬在下牙的外侧。
正常人的牙齿咬合关系称为“覆盖覆合”,即上牙在咬合时会覆盖下牙的部分表面,形成保护性咬合关系。上牙对下牙的覆盖程度约为1/3至1/2,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咬合功能。
而“天包地”咬合属于反常咬合,又称为“反颌”。反颌患者不仅存在美观问题,还会影响咀嚼、发音等功能。反颌的成因通常与遗传、*口腔习惯、生长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的牙齿呈现“天包地”咬合,应及时就医进行矫正治疗,以改善咬合关系,避免对口腔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人体的牙齿数量和排列方式因年龄和个体差异而异。
正常成年人(18岁以上)
总牙齿数:32颗
上颚:16颗
门牙:4颗
尖牙:4颗
前磨牙:4颗
磨牙:4颗
下颚:16颗
门牙:4颗
尖牙:4颗
前磨牙:4颗
磨牙:4颗
儿童(婴儿到青春期)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牙齿数量不同:
婴儿(出生时):没有牙齿
6-12个月:开始长出乳牙(20颗)
2-3岁:乳牙全部长齐
6-12岁:开始换牙(乳牙被恒牙替换,共32颗)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牙齿磨损、松动和脱落的情况会增加。因此,老年人牙齿数量可能减少。
特殊情况
有些人在天生中可能缺少或多出一些牙齿。这些情况称为牙齿缺失或多生牙。
牙齿排列
人类牙齿排列遵循一定的模式,称为牙弓。正常的牙弓呈半圆形,牙齿排列紧密,咬合良好。
正常人的牙齿共有 32 颗,分为乳牙和恒牙两类。
乳牙
乳牙是儿童在zui初几年发育出的di一组牙齿,共有 20 颗,包括:
中切牙:4 颗
侧切牙:4 颗
尖牙:4 颗
di一磨牙:4 颗
第二磨牙:4 颗
乳牙通常在 6-7 岁左右开始脱落,为恒牙萌出腾出空间。
恒牙
恒牙是乳牙脱落后长出的第二组牙齿,共有 32 颗,包括:
中切牙:4 颗
侧切牙:4 颗
尖牙:4 颗
di一前磨牙:8 颗
第二前磨牙:8 颗
di一磨牙:8 颗
第二磨牙:4 颗
第三磨牙(智齿):4 颗(有些人可能没有智齿)
恒牙通常在 17-21 岁左右全部萌出。智齿通常在 18-25 岁左右萌出。
保持健康的牙齿至关重要,应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并进行定期*检查。良好的口腔卫生可以预防蛀牙、牙龈疾病和其他牙齿问题,让您拥有健康的牙齿和美丽的笑容。
正常人共有 32 颗恒牙。它们分上下左右四部分,每部分有 8 颗。分别是:
上颌:4 颗门牙、2 颗犬齿、4 颗前磨牙、6 颗磨牙
下颌:4 颗门牙、2 颗犬齿、4 颗前磨牙、6 颗磨牙
32 颗恒牙中又可分为:
切牙:门牙,用于切断食物
尖牙: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前臼齿:前磨牙,用于咀嚼食物
臼齿:磨牙,用于研磨食物
恒牙通常在 6-12 岁时萌出,取代乳牙。这些牙齿会伴随我们一生,因此维护好它们的健康很重要。
除了恒牙之外,我们还有 20 颗乳牙,它们会在 5-6 岁左右开始脱落。乳牙的排列和恒牙相同,但它们的大小和形状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