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颌的六要素
牙齿排列整齐,上下颌骨对合正常,是健康颌骨的重要标志。正常颌的六要素包括:
1. 正*一致:上下颌正*应与面部正*重合。
2. 对颌关系理想:上前牙覆盖下前牙约三分之一,上下磨牙尖窝相对。
3. 矢状关系良好: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牙弓排列呈抛物线形。
4. 垂直关系适中:上前牙与下颌骨形成合适的前庭深度,提供稳定的咀嚼功能。
5. 牙列形态正常:牙弓呈椭圆形或抛物线形,牙排列整齐,间隙不大。
6. 颌骨发育正常:颌骨排列和谐,大小适中,提供充足的容纳空间。
正常颌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注意饮食习惯,避免*口腔习惯,有助于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
Andrews 正常颌六项标准
Andrews 正常颌六项标准是正畸领域制定正畸治疗目标的重要参考标准,由美国正畸学家 Lawrence Andrews 于 1972 年提出。该标准定义了理想颌骨和牙齿排列的六个方面:
1. di一磨牙关系: 理想状态下,上颌di一磨牙的颊尖与下颌di一磨牙的远中颊尖对齐。
2. 尖牙关系: 上颌尖牙的远中齿尖与下颌di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对齐。
3. 上前牙倾斜度: 前上牙唇面向唇侧倾斜,与理想平面形成 95-100 度的角。
4. 下前牙倾斜度: 前下牙舌面向舌侧倾斜,与理想平面形成 90-95 度的角。
5. 颌间关系: 正常咬合时,上颌覆盖下颌 2-3 毫米,前牙覆合 1-2 毫米。
6. 咬合平面: 上颌咬合平面为近远方平坦,左右对称。
这些标准反映了 Andrews 对于理想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理解,旨在指导正畸医生制定正畸治疗方案,以达到功能性、美观性和稳定性的zui佳平衡。
在正畸治疗中,Andrews 正常颌六项标准作为参考,有助于正畸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改善患者的牙齿排列,纠正咬合关系,从而获得美观、功能性且稳定的咬合。
正常颌的建立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 父母和祖先的颌骨结构和牙齿排列会影响孩子的颌骨发育。
环境因素:
- 营养摄取:充足的钙、磷、维生素 D 等营养物质对于颌骨和牙齿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 口腔*习惯:如吮指、咬嘴唇等*习惯会影响颌骨位置和牙齿排列。
- 呼吸方式:长期用口呼吸会导致颌骨发育异常。
- 面部创伤:婴儿时期的面部创伤可能会影响颌骨生长。
生长发育过程:
-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顺序和时间: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更换对于颌骨的发育至关重要。
- 骨骼发育:颌骨是随着全身骨骼发育而生长的,因此全身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会影响颌骨的建立。
内分泌因素:
-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对全身骨骼的发育都有影响,包括颌骨。
-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颌骨发育迟缓。
牙齿咬合关系:
- 咬合异常:牙齿咬合不正常会给颌骨施加异常压力,导致颌骨发育异常。
- 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牙齿咬合提高颌骨的正常发育。
其他因素:
-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时呼吸困难会导致颌骨发育异常。
- 先天性畸形: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唇腭裂,也会影响颌骨的发育。